“望佛祖念我一片孝心,饶我父王一条老命吧。”那梁素兰扮的妙善单手扯着条白绫,身体半悬,只有一只脚登在梁住上,却稳稳当当,气息平稳地唱出词来。
又是一阵敲锣打鼓。
“法门不容,天规不二。”
“若是佛祖不情,我便隔断绳索,跳下舍身崖。”
可即便妙善如此,那判官依旧维持原判,那妙善便心下一横,割断白绫纵身一跃,跳入无间深渊。
最后见得妙善身坐莲台,缓缓升起,佛祖被妙善的孝心感动,封她为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而妙庄王忏悔皈依,被免去了不得轮回之苦。
“好!”
待到戏曲表演完毕,李锦儿忍不住喝一声采,宁休扭头看见她使劲拍掌,也跟着笑着拍起来。
……
梁素兰还未卸下妆,就听见门外一响。
班头迈着步子赶了进来,他怀里还小心翼翼的捧着个长条的锦盒。
“梁老板,咱们可是遇见贵人了,不光赏钱多,还有个宝物。”
梁素兰也来了兴趣,缓缓打开盒子。
“瞧瞧这把宝剑。”
班主只把匣盒一开。
一截青亮剑身豁然落在太阳底下,这剑身上还留着两个篆书古字。
梁素兰打眼一瞧神情微变,竟是一柄龙泉,三尺来长。
他抬手一抹,只觉剑身清寒沁肤,上头竟然泛着水汽。
班主压低了声音,做贼似的道:“这是龙泉镇那边产的剑,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了,好东西啊。”
“龙泉!”
指肚摩挲过两个字篆书古字,梁素兰慢慢念了出来,爱不释手。
说着,他便起身,习惯性地舞了几个剑招。
“谁能想到,戏子的功夫,居然不是演出来的,常言道风尘之地多性情中人,市井之地多藏龙卧虎之辈,诚不欺我!梁老板走的是文练路子吧。”
不知何时,宁休已经出现在门口,看着梁素兰道。
武功有三练。
三练之首是文练,文练法乃遵《道德经》“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法则,精研拳术理论,运用拳术攻防变化规律,以修心练已为宗旨。
风吹草动,落花流水……
这些都是自然中的一物,所以真正的武道理论正蕴含在大自然之中。唯有化身于自然,融合于自然,方能切实进入到探求“道”的境界。
文练时,武以打空为能,没有实物为物象,全以意境为第一大要。一花一草、一叶一豸,皆能幻化成攻防之道。
自己懂劲,阶及神明,是为文成,而后较技,可有武之用。假以时日,可达登峰造极、炉火纯青的功夫艺境。
所以文练高手多能创造出各种武学招式。
而后是武练,较之文练所要求无形意境,武练则是以实物为对象,以此物象模拟要击的人,练习打踢、肘、靠诸法,其入门和修炼方法也更简单,可速成武事之用
击木桩,劈砖块,踢巴斗……
借物而贪重,武练大成者,与一般武者较技确有成效。但此种人在平时训练过程中不知沉丹田调息之法而气浮,易使脏腑生化机能失调,造成暗伤。因无文体之功,故而境界不能达至炉火纯青。
当与文练大成者较技之时,其动作粗糙,欠缺灵活敏捷,招式套路变化少的问题就会显而易见。因贪而易失势,故难敌拳理。
而第三练,则是武练中的武练,谓之横练。
插沙,碰碑,排打,搓掌,击弱……穷尽人体极限,打造蛮横肉身,难入难成,若说武练人人均可只是成就高低,那横练便是无毅力者不能入门,无天赋者不能大成。
梁素兰一介戏子,当然是以文练为本,以宁休的眼力却发现他的剑法也有些火候了,否则戏台上的表演不会那般出神入化。
“梁某多谢贵人瞧得上,赐下宝剑。”
宁休摆摆手,又想起来什么,便道:“今日少主看得高兴,况且得见天人,一柄宝剑又何足道哉?此剑你且收着,不必推辞。”
这梁老板的好戏听完了,还有场好戏等着演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