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氏忙说记下了。
也就是五天的工夫,周氏带了一群丫鬟,六个婆子一起到了庆安堂,在院子里排开,让李老太太相看。
李老太太让挽琴去请了季氏过来,道:“总归是璇儿身边的,你这个当母亲的也帮着看看,好的就留下,不好的让老六媳妇再去换。”说完。看着周氏又道,“你可别嫌老太婆麻烦,年纪大了,越发挑剔了。”
周氏掩着嘴儿笑了,脆声道:“六叔母这话说的。这是大事,就该好好相看。您放心,若选不中,一定给您换到满意为止。”
李老太太点点头,由臻璇扶着,目光在那些丫鬟婆子面上扫过。
所有人都垂手低头,十分规矩。
丫鬟总共十八个,每一排六个,排了三排,婆子六个,站在了最后面。
臻璇看着第一排那六个丫鬟,看起来年纪都在十四五岁左右。
李老太太拍拍臻璇的手,道:“你先来看。”
臻璇应了,选丫鬟婆子是门学问,其中门道她不能说十分清楚,何况每个人性子不一样。
当初她选了挽琴和挽墨,到如今都觉得这两人挺好的,可那时她们却是没有入孙氏和臻瑛的眼,到底还是要有些缘分才行。
臻璇看着最前头的六个,道:“抬起头来我瞧瞧,报了名姓、年纪、原来在哪里当差,老子娘做什么的,一个个说。”
话音落了,抬起六张各头特色的面庞。
李老太太看了臻璇一眼,很是满意臻璇问的话,面上就带了笑容。
问话可以听一听这些人的口齿是否清楚,也能对性格瞧出一二来,这些问题又能把背景摸一摸,确实不错。
连问了三轮丫鬟,臻璇心里也略略有些数了。
最前头的六个约莫十四五岁,第二排的十二岁上下,再后头六个年纪更小,她之前听过李老太太的交代,晓得有一些是做为三等先收到庆安堂里调教起来,瞧着好的以后带臻衡的。
这十八个问完了,臻璇也有些计量。
让她比较满意的,一个是十四岁的巧源,之前在庆荣堂东边花园里做司花,老子从前是回事处的,前年不小心摔断了腿,只能躺着,她娘如今是浣衣院的,月俸少,只一个十二岁的弟弟,五老爷瞧着还机灵,让他跟着回事处的几个老人跑跑腿,将来也能跟他老子一样在回事处站住脚。
另一个是十三岁的梨合,是臻珊回来的时候周氏拨到她身边去的,是个二等,臻珊出嫁的时候想着她的家生子,老子娘都在甬州,就没带她去。老子管着府里的车马,她娘是庆和堂小厨房里的厨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