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队长是这里投奔亲戚,亲戚也没有多余的土地,就给李队长安排了个带了个孩子的寡妇,算是在这里安顿下来。
听李队长说起这些事情的时候完全没有不满。
韩海涛递给李队长一根烟,两人点上,韩海涛才问道:“李队长,若是我没猜错。那些粮食你自己家的吧?”
“……是。”李队长答道。说完,李队长叮嘱道:“韩吏知道就好,可别说出去。”
韩海涛露出了职业的笑容,换了个话题,“李队长怎么想起跟着长生教做民兵队长呢?”
“村里面推举人,有几个朋友推举了俺。俺也没想到排在前面的怎么就没被选上。官府让俺做事,俺也不能不识抬举。”
又聊了一阵,韩海涛感觉自己很喜欢李队长。此人虽然粗鄙无文,心思却是很缜密。尤其是李队长身上的那股正气格外不容易。
聊了好一阵,李队长根本不提自己拿粮食出来的事情,韩海涛明显感觉李队长是真的把此事放下,心中更生出些钦佩。
晚上,韩海涛左思右想,拿出稿纸,摸出蜡烛点上。
原本他只是想应付差事的时候写点报告递上去,回想起李队长白天闲聊的话,以及李队长的做事,还是忍不住提笔写道。
‘托儿所是一个很好的部门,然而托儿所里面没有给娃娃们准备伙食。如果还有粮食,请适当给与补贴。孩子们吃饱了之后容易睡着,不会哭闹。方便照看……’
这份公文第二天一早就派人送去镇里,当天傍晚,镇外响起马蹄声,李队长警觉的迎出去,就见两名穿着制服的道人骑了马匹,牵着骡子到了村口。
道人们跳下马,问道:“请问是李队长么?”
“是俺。”
骑兵立刻上前敬礼,“李队长,这是镇上送来的粮食。分了两份,一份是给村里托儿所的。得让村长签收。”
“我这就去叫村长。”李队长喜道。
“请稍等。”骑兵拦住了急匆匆想走的李队长,“还有一袋是给李队长的。请接收。”
李队长愣了愣,转头看向韩海涛,目光里又是讶异,又有些感激。韩海涛笑了笑,却没说什么,只是心里面着实有点震动。
好人没好报,也算是这世道的一大特点。官府办事更是如此。官府要的是从百姓身上捞好处,若是给百姓好处,那得官员自己出。
这方面的事情韩老板见过不少,直到在长生教手下上课,课上讲了‘公共服务’后,才真的恍然大悟这是怎么回事。
所以韩海涛就是想试试看,张玉清手下的这些人是不是真的按照课上讲的去做。
其实韩海涛没什么信心,只是想着如果张玉清手下也是说一套做套,正好等回去之后辞职不干,却没想到事情竟然进展到了这个地步。
等李队长去请村长过来接收粮食,骑兵又问道:“是韩海涛吧?”
“是。”
“这是镇上给你的信。”说着,骑兵掏出信来。
韩海涛看完,由衷的说道:“我给镇长添麻烦了。”
骑兵摇摇头,“镇长让我们带话给你,你发现了问题,干得很好。”
傍晚,借着落日和霞光,韩海涛又把信看了一遍,‘韩海涛敬启,关于托儿所伙食问题,镇上知道了,已经派人送粮食过去。而且镇上也已经把你的建议书送去临安,请再接再厉。’
韩海涛叹了口气,却发现没办法因此平息心中的激动。
这就是当官么?韩海涛不太敢确定。但是张玉清的长生教真的这么做事的话,韩海涛倒是愿意继续干着。
行军打仗,或者耕田种地。韩海涛知道自己不行。不过查缺补漏,管理税收,韩海涛觉得自己能做得了。
但韩海涛还不敢完全相信张玉清。有些事情一开始容易,真的往后做,大家也未必就是恶意。却是真的身不由己。
继续看看再说吧,韩海涛做了决定。
比往年早了两天,收割全部结束了。
村长张青山明显感觉今年没有去年那么累,这不是仅仅镰刀磨的好。为了能够让大家干活的时候更方便,村里面按照培训班教给的流程,为下地的人准备了更多的照顾。
不管是农具的支持还是托儿所的帮助,都让大家省了不少心。
张青山并没有因此轻松下来,收割之后还有晾晒脱粒,依旧很忙。而且镇上的税收员韩海涛也开始准备在村里开始收税。
韩海涛给张青山留下了不错的印象,这个城里来的干部,穿的干干净净,在村里面不惹事,不说话。
镇上给村里的托儿所送粮食的事情只怕也和韩海涛有点关系。那些看孩子的老人和女人说,娃娃们吃饱了之后就睡,不闹人。
韩海涛税收员还真的帮上了忙。
按照镇上的要求,村里的六名干部把村民召集起来跟着税收员开学习会,全面了解全新的税收政策。
只是三位民兵队长之一的李队长领着人巡逻,没办法参加。
韩海涛没有故弄玄虚,用了不到十句话就把现在的税收情况完全介绍清楚。
“长生教在村里只收一种税,就是粮食税。长生教收三成,剩下七成都是大家的。苛捐杂税也都不收了。但是在兴修水库,盖学校,修村里的场院之类的事情,大家还得出力。总结起来,让大家出村干活,会给粮食。大家在村里给村里干活,大家和村里人商量着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