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前面还没改完)临安城,听云轩。
上午时分,吕志新一身便装,带着一名随行的道人进了这间茶楼。
跑堂小二连着三天都见吕志新前来,连忙送上茶水,带着笑容道问道:“客官今天可是来得早。”
吕志新给了茶钱,又拿了几个铜板在手里颠了颠,跑堂立即的凑过来低声问道:“客官,今日想打听些什么事?”
随从的道人笑道,“照规矩,先上点点心,慢慢说!”
这名道人名叫刘三,打小没了父亲,全靠母亲和半大的哥哥拉扯长大,为人聪明刻苦,做事很细心,对于市井之事非常熟悉,很得吕志新看重。这次打探消息,特意带他出来做帮手。
不多时,茶水点心摆上,伙计搓着手上来,接过赏钱,吕志新问道:“伙计,你昨日说这临安有六大商会,我沿街走了走,怎么只看到五家会馆?”
二人正说话间,外头突然跑进来一个商贾模样的男子。进到店里就喊道:“韩掌柜!”
掌柜从里间走出来,笑道:“朱掌柜,出了什么事,这般着急?”
“韩掌柜听说了吗,长生教的掌教道子到临安了?”朱掌柜急切的说道。
“掌教道子?不是在汴梁吗?怎么又到了临安?”
“哎呀!之前是弄错了。我听人说,临安府尹亲自到了城外拜见掌教道子。”
茶馆的韩店主愣了愣,若有所思的说道:“真的?这掌教道子架子好大啊。”
朱掌柜“呸”了一声,吐了口吐沫,没好气的的道:“每来一个大人物,都要加税、派粮、拉丁。”“想了想,又有些不安,”韩掌柜,你街面上广,谁来咱也惹不起,要不先凑一笔钱送去?”
茶馆的韩店主朝内堂让了让,“朱掌柜,咱们进去说话。”
韩掌柜的茶馆最近几天的生意非常好,临安城最近大事不少,一众闲人一边八卦,一边忧心忡忡,旁人也就罢了,街面上的商人们尤其紧张。
朱掌柜眉头微皱,“掌教道子遣散了县衙人马都四天了,商会竟然没收份子钱。真是怪事。”
“难道朱掌柜喜欢交份子钱?”有人打趣的说道。
“诶~~”朱掌柜拉了长音,“我平日里怎么会想交份子钱。偏偏现在局势不稳定的,也不知道后边会有什么大事,我恨不得赶紧把份子钱交了,图个平安。”
此言一出,众商人们一齐默然。朱掌柜的话说正是大家心事,现在掌教道子上台后,一不要钱,二不拉丁,想来后边定有大事。
原本还有大商会给小商人们遮风挡雨,现在连大商会都退避三舍。小商人们哪个不怕。
沉默中有人突然说道:“听闻掌教道子解散厢兵的第二天,就派人占了县衙,封了银库。又亲自带人前去查账,这已经过去四五天也没查完,或许等掌教道子查完帐,把银子一收,大家伙日子就照旧了吧?!”
话音方落,有几个浑人也不怕事,打趣道:“查账可是大好事,掌教道子带一群人查账,或许查到明年呢?”
片刻后,客人们哄堂大笑,让气氛压抑的茶馆里有了些快活的气息。
道人们目不识丁,勉强能认些字。在每日里与账本打交道的商人看来,这些人就算了,查什么账呀,即便是账目里有些花活,一笔笔摆出来,那些人能看懂吗?
韩掌柜却觉得此事不对,这个掌教道子听说也乃是仙人下凡,未必就是一般的粗鲁武夫。
如果临安府衙的官吏们能知道商人们此时想法,大概会怒吼出‘胡说八道’四个字,不过此时他们正满头大汗的听着刘三讲述初步的查账结果。
“回禀道子,以上是临安该征收的岁入与支出数据。截止到封库前,根据账目显示,在这三年内,千贯以上的挪用有3笔。不足千贯的挪用和亏空有13笔。五百贯的挪用和亏空有42笔。百贯以下的到现在查出来的有179笔。报告完毕。”
道人刘三说完,抹了抹额头上的汗水。
张玉清笑道:“尔等要不要对对账目,看看是不是刘三弄错了。”
听到这话,官吏们心中突然生出一线希望,片刻后却连连摇头,“掌教道子,卑职有苦衷!掌教道子有所不知,这些钱都是被府尹大人给挪用走了啊!他平日里奢侈无度,没钱了就来要,仿佛府衙就是他家开的钱庄。我等实在是没办法啊!”
张玉清也不生气,和蔼的道:“那可真是难为尔等了,宋府尹正在我那边学习,许多事可以慢慢问他。不过税吏归尔等管吧?”
小吏们不敢立刻回答,稍一盘算就觉得自己明白了,立刻回禀,“报告道子,不少人安插亲友当了税吏。那些人贪赃枉法,卑职立刻将他们清退。”
张玉清摇摇头,“税吏贪赃枉法,本就是是官场常例,不过,尔等可知,历朝历代严刑峻法正是为此时而设。尔等,你便告诉那些税吏,规规矩矩按税率收税,也别因为捞不到钱就出工不出力。以后自然有他们好处。不教而诛谓之虐,我从不搞什么借人头的把戏。方才所说,并非恐吓。若是犯了这两条,绝不会饶过。”
小吏们战战兢兢、汗如雨下,立正答道:“是。卑职等遵命。”
“还有。府衙财税收支一体,着实不便。依吾之见,不如将财政与税务分家,兹事体大,不如让刘三帮帮你,不知尔等意下如何?”
小吏们当即点头大赞:“掌教道子所言极是,自古以来,恶政皆由此出,如此一来,各处尽皆清廉,真乃临安百姓之福也。掌教道子之才,实乃丁某生平仅见!”
他口中啧啧称赞:“佩服、卑职实在是佩服!财政是府衙之根本,却不想掌教道子如此匠心慧眼,大人真乃生而知之之人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