淑妃明白了李昀的意思,这一拖不是一年,而是要三年了。
傅老太太留下来的时间太短了,圣上没有急着行大礼的意思,那就必定要等下去。
而在傅老太太去后,淑妃自个儿也活不久。
虽然她不是李昀的生母,但也是尽心尽责的养母,李昀需要名声,就会坚持服丧三年。
“去的时候,见过萧府大姑娘了?”淑妃转开了话题。
李昀颔首,却不顺着答,转而问道:“不知道娘娘还记不记得,有个姓闻的嬷嬷,从前伺候过您。”
淑妃的身子一僵,怔怔道:“你说谁?”
“闻嬷嬷,”李昀道,“她那儿收着不少娘娘的东西。”
淑妃讪讪笑了笑:“她呀,从前做事还挺用心的,放出宫了,我给添了些东西。”
“她离宫后隐姓埋名,娘娘可知缘由?”李昀又问。
淑妃的眉头紧紧皱了起来。
第二百八十章 小人
一时无言,隔了良久,淑妃才重重咳嗽了两声,喘着气道:“隐姓埋名?这话如何讲呀?”
李昀接过方嬷嬷手中的茶盏,亲自伺候淑妃饮了,一面等淑妃平复,一面说着闻嬷嬷出宫至今的行踪。
淑妃眉头紧锁,道:“我不是她,我又怎么会晓得她是怎么想的?同样出自宫廷,嬷嬷和宫女是不一样的。”
这话倒也不是淑妃胡乱说的。
宫廷出身,尤其是主子身边出身的,自然是做人伶俐,断文识字。
若是个宫女,虽说年纪较之民间百姓家未嫁的姑娘长一些,但在婚配上,从来不会吃亏。
不敢说是一女百家求,但也是香饽饽。
嬷嬷则不同。
一辈子都给了宫廷,出去之后,就是靠着放出去时给的那些银子过活了。
若是像詹嬷嬷那样,原本就嫁了人有过孩子的,倒也罢了,无亲无故的、亦或是娘家兄嫂刻薄的,很多人宁愿老死宫中,也不肯归乡。
闻嬷嬷离宫时,年纪尴尬。
她当时不年轻了,但再在韶华宫里做个二三十年,还是不在话下的,可她走了。
一旁的方嬷嬷想了想,道:“奴婢推己及人,大约是不愿让人晓得吧,宁可做个富商家的年老未嫁女,也不肯让人晓得来历。只是后来叫那乌家打听到了虚实,其中又有什么外人不晓得的状况,闻嬷嬷便应了嫁过去。听殿下的意思,那闻嬷嬷在乌家过得顺风顺水的,定然是谈拢了的。”
李昀抬眸看着方嬷嬷,道:“妈妈当真是这么想的?我来之前还猜测,莫不是那闻嬷嬷做了什么惹娘娘不快的事情,才被娘娘借着放人的由头给赶出了宫去。
刚与娘娘说话,倒也想转过来,娘娘不是记恨之人,既然给她添了那么多的东西,就不会再寻她麻烦,闻嬷嬷此举,若是因为娘娘的缘故,倒真是小人之心了。
她在娘娘身边伺候了那么多年,却还是不晓得娘娘的性子。”
方嬷嬷的脸色白
分卷阅读28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