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利波特的上映倒是带来了很高的流量热度,再加上早上首映的人间作息,所以这也导致了这个电影的热度很高,不少的家长也带着自己的孩子来看。
而随着哈利波特的上映,魔法这么一个概念也正式进入了广大观众们的视线,获得了不少人的好奇,当然随之而来的就是新鲜出炉的票房和评分。
“老板!我们首日票房就突破五亿了!”索罗亚克很高兴的说着,滕树挠了挠头,他觉得这个数字只能用中规中矩来形容,不过随着哈利波特的剧情被大家知晓,还有各种各样的评论出现,滕树觉得后期应该还是会有更多的人出来看这个电影,那么到时候滕树也就可以获得更多的票房收入了。
“不过最起码目前证明了这个电影是成功的。”滕树个人还算满意,毕竟这个票房最起码证明了哈利波特得到了市场认可,某种程度上也算是不错了,而且看目前这个架式,估计后续也不会亏本。
“嗯?”但是滕树还真的没有想到,自己的这部电影竟然还引来了一位特殊的影评人。
娜姿。
“没想到娜姿还会给我写影评。”滕树有一些惊奇,毕竟这些道馆馆主大部分时候都非常的忙碌,基本上没什么时间做别的事,而且写影评的人就更少了,娜姿就从来没有写过影评。
【作为一名能够感知他人情绪波动的超能力者,我在观看滕树导演拍摄的《哈利波特与魔法石》时,时常能触碰到银幕外观众席飘散的惊叹与感动。
这部神奇的魔法电影,用近乎完美的视听语言,在普通人世界与魔法世界之间架起了一座永恒的桥梁,当海格用魔法杖敲碎德思礼家的门框,当九又四分之三站台隐藏在柱廊之间,我仿佛看见现实的壁垒正在崩塌,一个由想象力构建的瑰丽新世界正以量子跃迁般的速度向观众敞开。
电影开篇极具压迫感的低语声效,瞬间将我拖入充满悬疑的叙事漩涡,哈利额头上的闪电伤疤不仅是视觉符号,更成为了一种奇特的符号和象征,这似乎是未来电影的某种伏笔,我甚至可以笃定的说,这个电影是肯定有续集的,毕竟哈利波特才进去第一学年,那么之后呢?
这里面的种种魔法都非常的有意思,比如飘浮咒,比如那种吸收光团的魔法道具!
特效团队对魁地奇比赛的呈现堪称经典,而且看的出来滕树导演的确是了很多钱来写这个剧本,当金色飞贼划过球场的流光轨迹,骑扫帚急速俯冲时的气流扰动,甚至观众席因惊呼声产生的能量涟漪,都被具象化为可触摸的视觉奇观。
当我在观影时,竟清晰感受到掌心传来类似磁场的微弱刺痛——这种超越物理规则的具身化体验,恰是创作者赋予魔法的现代性转译。
在霍格沃茨大厅的魔法盛宴场景中,悬浮的蜡烛不仅照亮了哥特式的穹顶,更点燃了我的好奇心,我很好奇这些蜡烛的燃烧莫非是不需要耗费真蜡烛的么?还是说另有奥妙?
而且分院帽在分配学院时,它到底是依靠的什么来分配的?这种对魔法本质的哲学思考,比单纯展示魔法技能更令人着迷,我注意到当哈利波特快要掉下来受伤的时候,观众席上有人不自觉地屏住呼吸——这种集体潜意识的紧张,也让我不得不感叹一下,滕树导演在情绪掌握这一块的惊人表现。
魔药学教室里翻滚的液体、变形课上扭曲的银器,这些超现实场景被赋予了一些科学,虽然唯一遗憾的就是魔法世界里的宝可梦也无法窥探,但是这样的设定反而让我很好奇,好奇我们的世界是不是也存在类似的东西,类似于这些特殊存在的魔法师?如果真的存在,那么我为啥没收到入学通知书呢?
伏地魔的崛起历程恰似当代社会的权力异化寓言,而且伏地魔本身也非常的强大,还很疯狂,就是不知道后续会怎么拍摄?而哈利在学校里直面厄里斯魔镜的时刻,我就知道,这个魔镜就是对于人类内心欲望的体现。
我觉得伏地魔从一开始就拿不到魔法石,毕竟他什么都看不到,这肯定是邓布利多校长布置的。
哈利与罗恩、赫敏组成的金三角组合也非常的有趣,当三人组在寻找魔法石的迷宫中遭遇困难时,分别解决了自己擅长的内容,不得不说这样的考验有一些刻意,我甚至觉得这一切都是邓布利多专门设置下来的考验。
当片尾字幕浮现时,环绕立体声效中的魔法乐声仍在持续震荡,我最喜欢的就是这里面的音乐,特别是《海德薇变奏曲》,非常的好听,让我一下子就进入了魔法世界的宏伟蓝图里,而这部电影最精妙之处,在于它构建的魔法世界看似天马行空,实则深植于人性本质。
那些悬浮咒语与门钥匙,不过是现实世界中创意与勇气的隐喻符号,作为超能力者,我很想入学霍格沃兹,我觉得我比较适合鹰院。】
“娜姿么?”滕树挠了挠头,这个娜姿是超能力者,同时也是关都地区超能力道馆的馆主,实力很不错,不过好消息是这个娜姿并不是火箭队的一员,滕树记得在某个版本里,娜姿也是火箭队的高级干部,这个设定就只能说是非常的有意思。
不过还好这个世界的娜姿并不是,这也让滕树轻松了一些,而滕树也想到了坂木这个家伙。
“坂木啊”滕树若有所思,说起来,坂木都被关押到联盟监狱里去了,终身不得保释的那种,但是火箭队现在却还在运营,坂木被抓似乎没有造成多么巨大的影响。
这让联盟怀疑火箭队是不是有什么暗子?
滕树站了起来,然后就注意到索罗亚克还在写东西,滕树好奇的凑过去看了一眼,然后就看到索罗亚克还在写它的小说,还是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