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氏等的便是这句话。赶忙道:“公爹,我听几个丫鬟们说了,那柳家二太太其实是来给臻徐说亲的,人家柳家看中了臻徐,要叫他做姑爷。那柳九娘我也瞧过了,模样品行,没得挑了。可婆婆似乎是不愿意,这事没提起来过也就罢了。提过了,因为这个原因没成,那不是得罪了姻亲吗?臻徐还在延岭呢,失了柳家这个助力,仕途都要受影响的。”
听说还有这等事,三老太爷皱眉道:“你说的是真的?”
赵氏直起身,急急道:“是真的!柳二太太就在府里住着,公爹问了就知。”
三老太爷不方便直接去问柳二太太,便依着流兰的意思。去请了周氏。
赵氏依旧跪在地上,刚才是屏着一口气来向三老太爷告状,这时候话也说完了。气也散了。垂着头跪坐在一边,面无表情,也不晓得在想些什么。
周氏来了之后,便把自己知道的细细说了:“柳二太太到的头一日就提过了,大伯母实在不晓得怎么与三叔母提这事呢,柳二太太也头痛着。说柳家着实喜欢臻徐,那九娘也是个好的,庶出嫡养,配给臻徐正妥当。只是婚姻大事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三叔母这个做祖母的不松口。四嫂也不敢越过三叔母自己拿了主意,这亲事谈不拢呢。”
三老太爷听了这话。背手在屋里来来回回走了几趟,最后停在了书桌边上:“她不肯定下来,我做主了!”
三老太爷也不说要亲自见过柳家人,当下就拍了板,叫流兰备了纸墨,刷刷几笔写了臻徐的生辰八字,交到周氏手里:“柳家家风我信得过,至于柳九娘,你既然说好,我这个老头子也无需再看。往后,臻徐的亲事你别去管那老太婆说什么,与大嫂一块定了。要还有定不下来的,就来跟我说,我来拿主意。我的孙儿娶媳妇,还要事事依了她的心相不成?老六媳妇,你只管请好官媒,等柳家二媳妇回去之后,就叫官媒送臻徐的庚帖去延岭。”
周氏接了八字,点头道:“三叔父放心,这事侄媳妇一定办好。”
三老太爷满意地点了点头。
周氏抬眼见赵氏还跪在那儿,心急全写在了脸上,便问了一句:“臻後还是去贾家族学念书吗?”
三老太爷哼了一声,没好气地道:“他们贾家那是念书的地方吗?明日里就送去书院和几个兄弟一块念。再不长进,叫老六狠狠给我打。由老六来打,一条条念族规,那老太婆还能护着不成?还有,叫臻後搬去外院住,老六媳妇你再看看他身边那些伺候的人,要是不行就全部换掉,定要盯得紧紧的。”
周氏应下了,赵氏闻言喜出望外,给三老太爷磕了头,起来后顾不上揉一揉膝盖,就与周氏一道出来了。
搬去外院住,没有在贾老太太跟前,十五老爷与赵氏作起儿子规矩来就方便多了。虽然裴府的爷们多数都住在内院,很少有搬去外院常住的,但为了臻後,赵氏也没有什么舍不得的。
赵氏跟在周氏后头下了楼梯,膝盖发酸走路不易,她咬了牙扶着扶手下来了,又与周氏再三道了谢,先行回去伺候贾老太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