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氏话这么说了,也没开口塞人,孙氏心里明镜一样,对婆母越发体贴周详,两个孩子带得也好,小日子过得舒舒服服的。
辰哥儿已经开蒙了,去年臻璇她们去京城的时候,原来族学里请的陈先生年纪大了再也教不动了,与六老爷商量了之后,便要把几个孩子举荐到盛安书堂,那里的先生也是一个有大学问的,只是书堂里的孩子不一定都是官宦出身,叫家中长辈有些担心。
六老爷亲自去书馆看了几次,见那边的孩子有一些虽然出身一般,却都是静得下心念书的,文风极正,又有八老太爷说,英雄不问出处,谁知道这些人里头会不会有下一个程琅元。
那时候还未出程家退婚的事,这句话全是夸奖的意思。
大伙听了觉得有理,当初六老太爷也好,大老爷也好,都是去过书堂念书的,没道理到了这些孩子就金贵了,况且多结交一些正气之人,又可以切磋学识,免得在家中做井底之蛙,也是好的。
因此辰哥儿他们都被送了过去。
除了臻後,贾老太太看不上外头的先生,决定送去与贾家弟子一块念书,其余的基本都去了。
臻衡也不例外。
臻璇回来时曾问过那学堂如何,臻衡笑着夸了一句“先生是正经读书人”,叫臻璇也放心不少。
辰哥儿听孙氏说到回外祖家,也跟着笑了起来,问着要带些什么礼物给表兄弟们。
段氏闻言乐了:“我们辰哥儿真是好孩子,不忘记兄弟们,好好好。”
这般说笑,倒是把之前对裴大老爷提到的圣上南巡的紧张给冲淡了。
马老太太一面笑着一面低声与李老太太道:“若是给乳母做大寿,我们到时候少不得要去磕头的。”
李老太太笑了一声,却是没有任何喜意:“我们两个占着一品诰命的位子,多少年都没去给贵人们磕过头了?也难得,就是这个时候才会想到我们呢。”
这一年没有年三十,年二九就是除夕,守岁时听到外头的鞭炮阵阵,才恍然大悟新的一年已经来临。
磕了头说了吉祥话,季氏一把把臻璇拉到了身边:“真快啊,再过两个月,我们璇儿也要及笄了,是个大姑娘了。”
臻璇一怔,是了,下下个月三月初二,便是她十五岁的生日了。
及笄了,只因上头臻琼还没有说亲,臻璇的婚事说急却也不见得那么急了。
庆安堂里有了缓冲,庆福堂里却是头痛得厉害,周氏为了臻琼的婚事操透了心。周氏就一个嫡女,又是族长家的女儿,怎么挑都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