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这一个多月,除去紧急大事如灾情、重大政事如剩余事情,他会与诸位大臣商议过后再行定夺,其余奏折,他都是自行处理,偶有疑问,也是问具体情况,而不是问如何处理。
速度虽慢,却几无差错。
细心的老臣们都发现,新帝的处理手法,与先皇有几分相像,心中便都有了猜测。
看来新帝要效仿先皇。
若是这般,倒也不错。别的不说,先皇治国二十余载,一直秉承着中正平和的理政方式,大衍这些年虽未有大发展,却也平和安稳。
咳咳,若是平日在朝堂上也学学先皇那股中庸之道,便更好了。
扯远了。
总归呢,近两月来,大伙都已经开始熟悉新帝的行事、奏折风格,陡然之间,看到这些言辞犀利的奏折……
几位大佬就凑到一起了。
“皇上这是……”
“我前些日子向常太师打听过,皇上一直在学习先皇的奏折来着。”
“那现在这般……皇上这是看完了?”
“那可是有二十多年的奏折,再如何一目十行,这么短的时间也不可能看完呐。”
“何须全部看完。”有大臣忧心忡忡,“就怕皇上还没学会,就开始……”刚愎自用。
一长须老者沉思片刻,慢慢道:“或许,我们无需太过在意。这毕竟只是奏折行文的小问题,皇上毕竟年轻,不如先皇沉稳也是常事。”
众人面面相觑。
“或许,真是如此?”
“要不,咱们再看看?”
然后几位大人便散了。
不等他们走远呢,赫连煜便召见几部重臣及内阁大臣,商议奏折规范一事。
奏折规范?
众大臣不解。
还是那位长须老者率先发话:“敢问皇上,这奏折规范是指?”
赫连煜示意长福:“给他们看看。”
“是。”今日当值的长福躬了躬身,将早就准备好的东西端起来,送到方才那位老者面前,“辛大人,请过目。”
辛大人朝他点头以示谢意,然后双手取出盘中两份奏折,依次查看。
他先看摆在上面的奏折。
他认得其中字迹,是户部新任尚书路大人的笔迹。
奏折内容是关于南边洪涝的赈灾明细事项,辞藻华丽,引经据典,文采斐然,将赈灾之名目列得详实全面,一看就是浸淫史学经纶的能人。
辛大人暗自点头,接着翻看第二份。
这一看,便看出不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